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

ZT 盱江邦国语:盱语介绍

旴语
旴语(Timtonese)又称抚州话或临旴话,是赣语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语系。亦是现代赣语中较强势的语系,在赣东一带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命名为赣语抚州片,或称之为抚广片、抚州南城片,旴语主要分布在赣地抚河流域和福建西北部。包括临川、丰城(东部)、崇仁、宜黄、乐安、东乡、进贤、金溪、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以及福建的建宁等市县区,浙西南亦有大量南丰话使用者,江山有少量宜黄话使用者。旴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致性最强。

一般可定临川南部音为标准音,无论地理位置还是语言特点都可体现旴语整体特征。南部音受满大人话和南昌话影响较市区少很多,保留的地方亦多。旴语难与南昌话互通,尤其是南城黎川一带,与满大人话差别更大,可看作一种语言。

赣文名
旴語


外文名
Timtonese


系属:
汉藏语系-赣语族-中组


文化:
临川文化或临旴文化



使用人数:
500万左右


使用范围:
赣地赣东地区和福建建宁等地


标准音:
临川南部音


学术上归类:
赣语-抚广片


代表人物:
晏殊,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

1定义

抚河古称旴江,而该流域语言因该河而一致性很强,因此我们的抚河流域的语言
可称为旴语。



2分布范围

抚州话是现代赣语中较强势的语系,在赣东一带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有人将其当作赣语的代表。抚州话也是赣语抚广片的代表方言,赣语抚广片主要分布在江西抚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临川、崇仁、宜黄、乐安、东乡、进贤、金溪、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以及福建的建宁等市县区。

赣语抚广片本片可分为临川、南城两个片,临川、南城两个小片范围大致同抚州府、建昌府旧域相当。

临川片

包括抚州市、临川、崇仁、宜黄、乐安、东乡、进贤、金溪。共同点是泥来洪音相混(东乡泥来洪细一般都不混),来母细音读[t](东乡、进贤例外),庄组和精母洪音今读[ts tsh s](乐安、宜黄例外)。

南城片

包括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以及福建的建宁、泰宁。本小片江西境内各县的共同特点是泥来不混,[n l]为两个独立的音位,来母细音不读[t](南城、黎川例外),庄组和精组洪音除资溪以外,今读同临川小片有明显不同。有三种类型:南城、黎川读[ts tsh s],南丰、乐安读[t th s],广昌精组洪音读[t th s],庄组读[ts th s]。

口音特点 

旴语的声母的突出特点是透定二母今开口呼读为[h](金溪例外);知三章组字广昌、进贤读z c s j q x(拼音)以外,赣地境内的市县都读[t th s ];来母细音读[t](南丰、广昌、东乡、进贤例外)。韵母系统普遍保留了鼻韵尾[-m -n -ŋ]和入声韵尾[-p -t -k]之间的对立或部分对立。[-t]尾也有人标作[-it]或[-i?],[-k]尾实际发音多为。 一般有六至七个调类,以七个为常见。七个调类的平、去、入各分阴阳,上声一个调类。古全浊上声字一部分或大部分字今读阴平是本片的显著特点。阴入阳入的调型同南昌等地正好相反,阴入低、阳入高。



3临川音系编辑

《临川音系》是第一部使用现代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现代旴语的专著,于1936年5月完稿,1940年出版,全书17.5万字。该书除了对旴语的语音等语言特征作出详细地描写和分析以外,还论述了历史上历次中原人南迁及赣语系的形成。



4旴语简史编辑

旴语是赣民系一支临旴人使用的主要语言,亦为汉藏语系汉语语族赣客语支的一种声调语言。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抚州一直都是越人的活动地带。秦汉以后,朝廷对江西进行了几次移民,赣地古越语逐渐被称为古傒语。抚州在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西北境置县。初名临汝,因境内有临水、汝水得名。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立临川郡,辖临汝、南城二县,隶属扬州。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属江州。南朝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析临汝县置定川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因改临川郡为抚州。唐光启三年(887年)抚州人的领袖危全讽开始了抚州历史上第一次修筑城墙的工程,历时三年才竣工。史料表明当时抚州的人口分布已相当密集。古旴语在吸收中原汉语的过程中,本身的语言特点也就逐渐成型,逐渐与古傒语中心区域南昌一带分化,不过仍属古傒语一种方言,可与南昌一带自由互通。 两宋经靖难之役,蒙元铁蹄踏遍赣地,古旴语发生巨大变化,并进一步分化,赣东的古旴语演变成明清后的旴语。而邵武,汀州等地赣东移民的语言演变成今日的邵武话,汀州话,客家话等,而今的旴语还可与上述方言部分相通。随着明清政府官话的推行,古傒语中心区域南昌地区逐渐官话化,旴语逐步与南昌话分化。现在,只有临川进贤等地可尝试性地与南昌人交流,南城黎川等地方言已不能让南昌人理解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