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山是真正的赣人英雄,庐陵的图腾。因此特别适合被大一统收编。文山的第一次发明是赣儒舍我其谁的前赴后继,他们的确有理由自信。文山生活的年代,他们如日中天。对外,儒士的自发秩序最为茂盛;对内,儒士之道仍然可以令酋豪心向往之。这是最好的年代,而文山众望所归。前半生,他是江万里的传人,肩负赣儒道统;后半生,他是赣地的圣若望保禄二世,也就是说,为了反击大一统的进犯,只有他才能同时赢得文官、土豪和酋领的共同效忠(三者的分野正从民族转为阶级,但在文山出现之前,仍然习惯于互相视而不见);他死后,士人纪念他,酷似拿破仑时代的法兰西文士纪念贞德,把他当做民族的符号推广,同时挤占生态位,坚决强调他的儒士身份。这是赣儒成为民族脊梁的最好机会,然而,他们的天花板决定了机会注定被浪费。
传统的文山传奇包括堪称经典的呼应结构:儿时胸有大志,心向本朝先烈;少年登科,入仕浮沉;中年起兵勤王,独挑大梁,尽受小人排挤,最后孤忠不降。这部传奇才是赣儒的第一部史诗,堪称民族发明的典范,利用极其巧妙的避重就轻,成功地改变了地图形状,但并没有抹去蛛丝马迹。赣人的读者只要稍微抛去赣地属于支国的成见,就能发现,文山儿时的偶像竟然全是庐陵同乡(欧阳修、杨邦乂、胡銓);入仕浮沉后,帮助自己的“君子”一党,是都昌人江万里(恰好是庐陵白鹭洲学院的创始人)和乐平人马廷鸾,而“祸国奸党”则是异邦人贾似道和太监董宋臣;勤王军的首领似乎应该统领天下豪杰,结果依然不让人意外:文山的幕府充斥了赣人,庐陵同乡邓光荐和刘辰翁“恰好”是文山在白鹭洲学院的同学,抚人何时与宁人黄介是他的同盟,吉州、虔州的峒蛮酋豪陈继周、尹玉与彭震龙构成勤王军的主力;如果加上不归文山节制的信州人谢枋得的部众与饶州的豪门江氏十二斋——后者与文山一样,出于相同的本能,在崖山拒绝信任可疑的异邦人张世杰——那就是诸赣的全家福。族群比例的和谐感简直像是政治正确的好莱坞剧本。这样的民族构成,如果号称义军的领袖,大概不会让吴越人和南粤人满意;吕西尼昂的居伊自视为耶路撒冷的解放者,狮心王也不会服气。唯一合理的解释呼之欲出:文山与叠山的两山军就是赣人的国民军,不能也不愿为支那人和蒙古人的杀戮买单,他们是守护乡邦的赣人英豪;熊飞同样只能在书面上接受文山的领导,因为他是南粤人的英雄。法兰克人和诺曼人的纷争,教皇都无从插手,支那人自称能团结赣人和吴人、粤人,岂能逃过上帝的烈怒?
现代的文山形象是列宁党再次剪切粘贴的产物:民党的发明掺杂儒家元素与大一统叙事,和他们的其他发明一样,不能为遗老、进步人士或民主集邮家满意;匪党扭曲了民党遗产,引来更多方向错误的大呼小叫。无论如何,赣人不应加入这场愿打愿挨的哭谏。天平两端孰轻孰重是小问题;天平的两端都是跳蚤,才是大问题。蒋士铨不曾忘记两山故事自古是“江右事”,文山的魂魄进入赣人的历史人格,连胡琏也无法忽视。除了无耻至咋舌的支那匪党,谁不知道文山传奇是独属吾族的光荣呢?
在帝国漫长的寒冬,他是赣儒的道成肉身,充当他们独特的阶级认同符号;赤党肇造,他沦为新神供人消费。同为收买赣人的办法,帝国索取赣儒发明的部分合法性,然后将他升入众神的谱系,党国却试图将他融化为忠君爱国的片段,投入国族英雄的大炼钢铁运动。“劝弟出仕”的细节仍然能在前者的传说中漏网,却已经不能见容于后者的体系中了。孤忠的乡贤一变为钢铁疙瘩纪念碑上的一个扭曲面孔。随着文化统战工作的完成,赣人的英雄日渐沦为支那人的英雄,不过,这不是故事的全部。
Shche ne Vmrla ukrina!安德里亚·德拉契的遗言回荡在北海的上空时,似乎整个世界都不再相信他们能重获自由。现在,凛冬的烈火已经在每一个乌克兰人心中燃烧。报春花东渐的季节,赣人也等待着,许逊的后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先辈曾是圣乔治和贝奥武甫的同侪,谁还能忍受与血仇为伍呢?
文山,去归哩。
附表:两山军事迹
派系 | 姓名 | 籍贯 | 事迹 |
文山军 | 文天祥 | 庐陵 庐陵 | 廿一岁及第,德祐元年(1275),为抵抗元帅伯颜南下,奉诏勤王,组建勤王军,八月进抵临安驰援,因宋庭怯懦,文山遣账下诸豪杰回乡守土。德祐二年,文山被遣入元军帐中和议,被扣押,机变脱逃;五月,至汀州起兵,召集旧部,诏令赣豪起兵反元,第二次文山盟军攻陷宁都、雩都、永丰,但被元军调集兵力击败;1277年,文山号召第三次赣人反元,势如破处收复吉、赣、袁、宁、抚、临江各州,八月,元军调集大军集中进攻文山总部,在空坑决战,文山兵败,退入南粤,次年被元军俘虏,被押往元大都,元皇招降数次,不成,文山乞死,1282年被杀。 |
邓光荐 | 庐陵 | 文山同学,参与文山幕府,崖山兵败后,投海未死,不久被遣送与文山同舟北上大都。途中因病□留建康。乞为道士,不许。后教授元大将张弘范之子。始得以回庐陵。卒于武昌。 | |
陈继周/欧阳冠侯/陈蒲塘/连、谢、吴、唐、明、戴六姓 | 宁都 | 年少以捕盗功行,未奏名。咸淳十年(1274),诏征勤王,文天祥方守赣州,即日举兵,造继周问计。继周慨然为具言闾里豪杰子弟与凡起兵之处,其为方略甚详。于是留继周幕中,昼夜调度,授继周江西安抚司准备差遣,率赣士以从。贑州大姓起义旅相从者,如欧阳冠侯等凡二十三家,史多不载其名,今莫可考矣,宁都陈蒲塘父子亦二十三家之一。继周虽弱不胜衣,而年德有以服人,士视为父兄,进止疾徐惟指呼,无敢先后。诏改继周合入官,带行监文思院,差充江、浙制置司主管机宜。所部夜袭大兵于南栅门,杀伤相当,质明犹战,渴赴水死。 | |
尹玉/麻士龙 | 宁都 | 以捕盗功为赣州三砦巡检。秩满城居,从文天祥勤王。及天祥至平江(1275),天祥遣其将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常,至虞桥,士龙战死;后调尹玉同淮将张全、广将朱华拒大兵,战于伍牧,全等军败,以淮、广军先遁,曾全、胡遇、谢荣、曾玉以赣州四指挥军亦遁,唯玉残军五百殊死战。玉手杀数十人,箭集于胄如猬毛,援绝力屈,遂被执。大军横四枪于其项,以梃击之死。余兵犹夜战,杀人马蔽田间,无一降者。质明,生还者四人。 | |
陈子敬 | 赣州 | 陈子敬者,赣州人。以赀雄乡里,尝从天祥游。天祥开阃汀州(1276),子敬募集民兵屯皂口,据赣下流。及天祥攻赣,子敬与合谋,忠效甚著。空坑兵败(1277),复聚兵屯黄塘砦,连结山砦不降。大军以重兵袭其砦,砦溃,子敬不知所终。 | |
钟绍安 | 兴国 | 嘉熙二年(1238)进士。景炎二年(1277),文山在兴国开展抗元斗争,绍安散家财纾难,召募义兵800余人,响应文天祥起义勤王。曾奉诏嘉奖。文天祥失败被俘后,绍安欲自尽,被家人救止。返家后闭门谢客,祥兴二年(1279)去世。祀乡贤。 | |
邹峄/曾攀龙 | 兴国 | 招募义兵跟随文天祥,后回家结寨于县东120里的衣锦乡大坑山,累石为墙,筑门隘三层。元军以重兵攻破山寨,邹峄被俘杀,此后兴国人称此寨为邹公寨。 曾攀龙,跟随文天祥,战伤归家,“寇相戒不入其境” | |
邹洬 | 庐陵 吉水 | 字凤叔,吉水人,后徙永丰。少慷慨有大志,以豪侠鸣。从文天祥勤王,补武资至将军。益王(1276)立,改寺丞,领江西招谕副使。聚兵宁都,得数万,改授江西安抚副使。复兴国、永丰二县,进兵部侍郎兼江东、西处置副使。及永丰败,继从天祥间关岭道,未几,复出开督府,分司永丰、兴国境上。北兵骤至,大战,洬脱身走至潮州。及天祥被执,洬自杀。 | |
刘子俊 | 庐陵 庐陵 | 字民章,庐陵人。尝中漕试。少与文天祥同里闬,相友善。天祥开督府兴国,子俊诣府计事,补宣教郎、带行军器监簿兼督府机宜。空坑兵败(1277),子俊收兵保洞源,接应郡县。寻入广,与大兵遇,战溃,复招集散亡,与邹洬同趋潮州。天祥兵败,子俊被执,自诡为天祥,意使大兵不穷追,天祥可间走也。未几,别队执天祥至,相遇于途,各争真赝,至大将前,始得其实,乃烹子俊。 | |
刘沐 | 庐陵 庐陵 | 字渊伯,庐陵人。文天祥邻曲也,少相狎昵,天祥好奕,与沐对奕,穷思忘日夜以为常。及起兵,辟补宣教郎、督府机宜。暨天祥出使,沐领兵还。天祥归,开府南剑,沐收部曲来会,改授太府寺簿,专将一军,为督府亲卫。会空坑兵败,被执至豫章,父子同日死焉。仲子死乱兵,季子复从天祥死岭南。当时江西忠义皆沐所号召。沐性沈实而圆机,昼夜应酬,亹亹不倦云。 | |
孙栗 | 庐陵 龙泉 | 字实甫,吉州龙泉人,献简公抃之后,天祥长妹婿也。天祥起兵,檄栗招忠义士,补宣教郎、带行监官告院、知吉州龙泉县。天祥拥兵出赣,里人奉栗复龙泉,拒守不下,寻为叛者所陷,执至隆兴杀之。 | |
彭震龙/张履翁/忠义潭八姓 | 庐陵 永新 | 字雷可,永新人,天祥次妹婿也。性跌荡喜事,尝以罪墨。天祥起兵,补宣教郎、带行太社令、知永新县。会天祥出使被执(1276),震龙遁归,吉州已失,乃结峒獠起兵。天祥兵出岭,震龙接应,复永新。大兵至,震龙为亲党所执,至帅府,腰斩之,屠永新。 初,盟同邑张履翁颜司理,先一月起,与降将江西运使镏槃,并槃之裨将萧明,合战永新 另盟有刘、颜、张、段、吴、龙、左、谭八姓,被围县城外禾水右岸山崖路上,无一人屈膝投降,三千余人全部跳进深潭,后人称此潭为忠义潭 | |
萧焘夫/萧敬夫 | 庐陵 永新 | 萧焘夫,永新人,与兄敬夫俱天祥客。焘夫为诗有豪俊气。天祥起兵,补从仕郎。及彭震龙谋复其县,焘夫赞之。县受屠,兄弟俱死之。 | |
萧明哲 | 庐陵 太和 | 萧明哲字元甫,太和人。性刚毅有胆气,明大节。少举进士,天祥开府汀州,辟充督干架阁监军。师出岭,明哲以赣县民义复万安,连结诸砦拒守。兵败,被执不屈,死于隆兴。临刑大骂不绝口,闻者壮之。 | |
胡文可/胡文静/彭吕 | 庐陵 太和 | 胡文可,今桥头冶破村人.字可山。从文天祥抗元.参与谋议.为文天祥所器重。兵败被捕,乘机逃脱,后在家病死。 胡文静,字峥山,文可弟。随文夭祥抗元,坚志不屈,招降不从,被元兵所杀,一家均被害。 彭吕,今上田月池村人,字景望。幼年丧父,劲奋好学.为虔州(今稚州)濂溪书院教谕。元兵陷虔.弃官入广.从文天祥抗元而死。 | |
袁德亨 | 庐陵 太和 | 德亨率宗人从军,与元兵战于距村四里的山岗“钱渊垅”,英勇献身 | |
萧资 | 庐陵 | 萧资,天祥幕下书史也。天祥起兵,资于患难中扶持甚至。空坑兵败,以全督府印功,升阁门、路钤辖。资性和厚,临机应变,辑穆将士,总摄细务,任腹心之寄。潮阳移屯,与大兵遇,死之。 | |
金应 | 庐陵 | 金应者,性少刚知义。为天祥职书司,入京补承信郎,官路分。天祥奉使被执,左右皆散,应独无畔志。及脱走镇江,至淮东,以忧愤死焉。 | |
张云 | 庐陵 | 张云,吉州敢勇军将官,从丞相勤王。丞相奉使,拘留北营,云引众归乡里。吉城已降,云不胜愤。丙子七月,引所部夜袭上营前,击杀北军(一作“营”)数百人。北军不测其众寡,与战于南栅门外。云众举炮发啖,适北军经过者来援,云表里受敌。会天明战,喝,赴江饮,北军冲击之,云众溺而死。 | |
刘伯文 | 庐陵 吉水 | 刘伯文,字政平,吉水人,以武举赐第一,从勤王。 | |
刘士昭/王士敏 | 庐陵 太和 | 刘士昭,太和人,尝为针工。与乡人同谋复太和县,败,血指书帛云:「生为宋民,死为宋鬼,赤心报国,一死而已。」因以其帛自缢死。 其党入狱,多乞怜苟免。有王士敏者,独慷慨不挠,题其裾:「此生无复望生还,一死都归谈笑间,大地尽为腥血污,好收吾骨首阳山。」临刑叹曰:「恨吾病失声,不能大骂耳。」 | |
罗开礼 | 庐陵 永丰 | 字正甫,号水心,公元1271年即南宋咸淳七年中进士,被授武冈军教授。次年秋,蒙古军进兵江南,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公元1275年,时任右丞相的文天祥为激励各地豪杰共赴国难,从赣州经吉安来到永丰,在今属瑶田镇的水心村“河围寺”会见罗开礼,在文天祥的感召下,罗开礼当即表示:弃任武冈军教授,倾其家资,募养义兵,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景炎 二年(1277年)七月,罗开礼奉旨出师吉赣,大败元军,进驻永丰,并出任永丰知县兼招抚使。八月,元军元帅李恒率骑兵5万直奔兴国,导致文天祥兵败空坑(永丰南部)。另一主力攻打永丰,又使罗开礼战败被俘,被押往吉州(今吉安市)。罗开礼在狱中坚贞不屈,题诗一首:“此身断不望生还,留得芳名在世间,大地尽为胡血染,好藏吾骨首阳山。”他绝食八天而卒于狱中,享年80岁。 | |
吴希奭/陈子全/王梦应 | 袁州 萍乡 | 吴希奭(1237—1279),字定高,号休甫。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从小就学诗文,习谋略,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宋朝南渡后,元朝军队大举南下,文天祥奉诏起兵万人勤王。他回到故乡,倾家荡产招募勇士数千人,组成勤王之师。在家乡附近的山头上,立“勤王台”誓师勤王。同时派使者联通当时四川和广西的勤王部队,又与毗邻的醴陵、攸县的抗元勇士陈子全、王梦应相约,互为声援,互相策应,以壮大抗元力量。 吴希奭 带兵很有方法,他注重整肃军队,严格军法,鼓励将士誓死收复宋朝山河。他初次率兵出击便收复袁州(今宜春)、萍乡等地。当时南宋王朝为表彰其收复失地的功勋,授他为湖南招讨使(相当一省的军事长官)。从此,这支勤王之师军威大振。后来元军举重兵与吴希 军激战,吴希奭迎头痛击,愈战愈勇,多次大败元军,乘胜收复醴陵、衡州等地。 当文天祥兵败被俘,南宋江山基本沦陷时,吴希奭“一死以报国”的忠心并未改变,抗元的壮志并未动摇,继续浴血奋战。1279年,元兵大举进攻莲花,吴希奭率众抗击,激战十五昼夜,身受十余伤,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他的一家三十余人都为国捐躯。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带兵去外围抗元,至一坳口马泣不前,不久就传来父亲殉难的噩耗,吴希奭的两个儿子便自刎殉国。后人将此地取名泣马坳并立祠纪念。 | |
何时 | 抚州 乐安 | 何时字了翁,抚州乐安人,天祥同年进士也。天祥起兵,辟署帅府机宜、带行监文思院。天祥入卫,时任留司,分司吉州。饷运平江,天祥奏时知抚州。吉州下,时脱身归乡里。益王立,天祥开府南剑,时起兵趋兴国接引,以时带行卿监、江西提刑。时聚兵复崇仁县,未几,大军奄至,兵败,削发为僧,窜迹岭南,卖卜自给,变姓名,自号坚白道人。 | |
张汴 | 蜀人 | 张汴字朝宗,一字次山,蜀人。少客丞相吴潜兄弟门,出入荆阃历年,明习韬略。潜兄弟既罢,废斥者十余年。继文天祥起兵,辟为秘阁修撰,领广东提举、督府参谋,左右幕府,知无不为。空坑兵败,为乱兵所杀。处置使邹洬得其尸葬之。 | |
吕武 | 淮人 | 吕武,太平州步卒也。文天祥出使,武应募从行,偕脱镇江之难,沿淮东走海道,赖武力为多。天祥开府南剑,武以武功补官,遣之结约州县起兵相应。道阻,复崎岖数千里即天祥于汀、梅,挺身患难,化贼为兵。以环卫官将数千人出江西,以遇士大夫无礼,死于横逆,一军挥涕而葬之。武忠梗出天性,不避强御,而好面折人过,多触忌讳,故及于祸云。 | |
巩信 | 淮人 | 巩信,安丰军人。为荆湖都统,沈勇有谋。本隶苏刘义部曲,文天祥开督府,刘义以信与王福、张必胜诣天祥。信官至团练使、同督府都统制、江西招讨使。初至都府,天祥以义士千人付之,信曰:「此辈徒累人尔。」乃招淮士数千自随,然常怏怏曰:「有将无兵,其如彼何!」天祥自兴国趋永丰,大兵追其后,信战于方石岭,中数矢,伤重不能战,自投崖石而死。士人葬之,颜色如生。赠清远军承宣使,立庙旌之。 | |
杜浒 | 吴人 | 杜浒字贵卿,丞相范从子也,少负气游侠。德祐元年,有诏勤王,浒时宰县,纠集民兵得四千人。文天祥开阃平江,往附焉。时陈志道等赞天祥出使,浒力争不可,志道逐之去。已而天祥果见留,志道窃藏逃归。天祥北行,诸客无敢从者,浒独慨然请行。特改兵部架阁。从京口,以计赂守夜刘千户者,得官镫,脱天祥,偕走淮甸,繇海道以达永嘉。益王即位,授司农卿、广东提举、招讨副使、督府参谋。寻往温、台招集兵财。福安陷,与天祥相失,遂趋行朝。苏刘义疑浒自来,欲杀之,陈宜中、张世杰不可,使人监护之,乃免。久之,奉命复入天祥幕。及空坑兵败,又与跋涉患难以出。天祥移屯潮州,浒议趋海道,天祥不听,使护海舟至官富场。浒惧力单,径趋崖山,兵溃被执,以忧愤感疾卒。 | |
林琦 | 闽人 | 林琦,闽人也。德祐二年,大兵既迫临安,琦于赭山结集忠义数千人,捍御海道。以功补宣教郎、督府主管机宜文字,充检院。文天祥开府南剑,琦佐其幕。琦外文采,内忠实,数涉患难,无怨怼辞。及潮州移屯,琦俱被执,至惠州遁,复执之北行,赴水,为吏所拔,至建康,以忧愤死。 | |
叠山军 | 谢枋得 | 信州 弋阳 | 进士,开庆元年(1259),募义军守抚、饶、信三州;1275年起兵安仁,进攻饶、信,1276年,与元军于团湖坪决战,失败后退入闽地,忧愤而死。 |
谢君禹 | 信州 弋阳 | 谢君禹,枋得长兄,字文德,任九江太守,德祐元年(1275)乙亥正月,与元兵战于九江,被执不屈,斩于市。 | |
谢徽明 | 信州 弋阳 | 枋得伯父,为富阳县尉,抵抗元兵,战死,子君恩、君赐上前守护父尸,也被杀。 | |
邓社/傅社 | 信州 | 枋得说邓、傅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诸军费,几至不免。 | |
陈肇芳/陈年 | 饶州 安仁 | 字肇芳,一字伟节,饶州安仁人。益王(1276)即位,入觐,迁宗正寺簿、太府寺丞、领江东安抚使。出上饶,接应郡县,所部才千余人,屯火烧山。越数月,战溃,被执至豫章,元帅怜其才,羁縻馆留之,遁去。后三年复起兵,寻败入积烟山中,自刭死。所著有《鹤心集》,其诗多讥刺当时之士大夫。弟年同时被执,死焉。 | |
章如旦/黄万全/曾和 | 饶州 余干 | 章如旦、黄万全、曾和等起乡兵护谢、张移师华山。在团湖坪与元军相遇,两军血战一场,双方死伤惨重,张孝忠、章如旦等战死。 | |
陈学心 | 饶州 安仁 | 安仁进士,跟随谢枋得安仁起兵,镇守安仁,后于团湖坪大战中战死。 | |
王震叔 | 饶州 安仁 | 起兵响应谢枋得,其口号为“以燕人而代燕,全赵璧而归赵”,兵败后自杀 | |
雷宜中 | 丰城 | 雷宜中(生卒年不详)字宜叔,号厂山,丰城县(今江西丰城市)人响应文天祥号召,在岭南坚持抗元,又与信州(今上饶)谢枋得招军民固守丰城。在岭峤保卫战中,受伤过重而殉国。其部下黎应丰、罗实将他葬于黎村。10年后始由其孙雷升访得遗骨,迁葬丰城。 | |
罗一理/罗起潜 | 进贤 | 响应谢枋得起兵,战败,临刑前起潜对兄曰:“今日得死所矣!”,遭腰斩。 | |
李天勇 | 抚州 临川 | 字致宏,临川人,从谢枋得学,为人尚节义。徳祐初元,武良弼攻饶州,枋得檄,天勇援之,统壮士兼行,与良弼大战于乐湖坪,众寡不敌,同张孝忠死之 | |
张孝忠 | 淮人 | 原在宋军中任“管屯千军大使”,隶属五郡镇抚使吕文福部下,带领淮兵随吕文福入卫江西。不料,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二月,吕文福叛变投敌。张孝忠拒降,率领“淮士”百余人投奔湖北制置使高达。四月,元兵攻江陵,高达又以城降元。张孝忠又转投洪州(今南昌)。是年冬天,洪州守兵又降元,张孝忠愤而转赴信州(今上饶)。此时,谢枋得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对张孝忠信任有加,委任其为承信郎帐前都提点。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临安危急,右相陈宜中逃遁,文天祥受命赴元军议降被扣。此时,元将吕师夔沿江而下,直逼临安,张孝忠受命前往抵御,在江西饶州府安仁县(今余江县)之团湖坪与敌相持数日,奋力阻击。后来弓箭用尽,张孝忠挥双刀又击杀元兵数百人。大乱之中,元兵一箭射中张孝忠战马的鼻子,马缰断落,坐骑失控。张孝忠遂下马与敌拼杀,遍体鳞伤,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身亡。白马空骑嘶鸣归营。元兵将士也十分钦佩张孝忠的刚毅忠烈,用被子覆盖其尸体,连声感叹:“壮士、壮士!”,跪拜而去。后当地县民上官敬和感动于张孝忠的忠勇,为他塑像于惠宁庙左侧房屋中,立为祠堂供奉,后改称“张王庙”。 | |
三古军 | 江万载 | 都昌 | 名亿(又名德),字子玖,号古山“三古”之一,江万里同母弟咸淳九年(1273)蒙元全面进犯南宋时,与其兄江万里一道号召江氏三古家族成年子孙毁家纾难,筹组义军以抗蒙元,并不顾朝庭反对率义军从鄂州起对蒙元兵进行了节节的抵抗。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在张世杰部宋军的帮助下,率领义军一度收复三古家乡饶州城。被谢道清诏令复礼部尚书、殿前禁军都指挥使官职,平息了殿前禁军的叛乱,整顿和恢复提高了殿前禁军的战斗力,景炎三年(1278)三月,江万载等保护南宋小朝庭到达广州湾(今雷州半岛)附近的井澳,遇元将刘深伏击,江万载带亲兵奋力击退刘深的伏击,年逾七十的江万载奋力跃入海中救起了宋端宗,自己却不幸被海风巨浪卷走。二十万南宋军民痛失实际统帅,杨太后虽然追赠江万载为“开闽侯”,并赐溢号“武肃”,但对外却封锁江万载已殉国的消息,不到一个月,宋端宗也因惊悸而死,流亡近三年的南宋小朝廷接连遭受打击,军民之心大为动摇,几欲解散。江万载牺牲后不出半年,南宋小朝庭覆亡。 |
江万里 | 都昌 | 江万里(1198——1275),名临,1275年退隐后,以78岁高龄与其弟江万顷(授翰林院中书)在饶州(今江西鄱阳)与元军血战,寡不敌众,率子江镐及家人投水自尽。 | |
江万顷 | 都昌 | 江万顷(1211—1275),名伯,字子玉,号古崖,万顷也是其出仕后的用名。三古之一,江万里之弟,初以明经乡举登翰林庶吉士入仕,历任地方官和朝官,累官至户部左侍郎;1275年三月,冒险与子江铎往饶州探视兄长,被蒙元兵俘获。被捕后,大义凛然,至死不降,大骂不止,被蒙元兵凶残肢解遇难。 | |
江璆 | 都昌 | 字宗宝,号玉斋,江氏十二斋之首,江万里长子。自幼随其叔江万载习文尚武,在鄱阳湖、长江中游一带演练水陆阵法,颇得要领;13岁后,又随其叔父宦居临安,就近攻读于临安官学。成年后,回乡以江右漕闱入仕。德祐元年(1275年)月募组3000义军入卫临安,与其叔摄行军中事江万载议齐向谢道清建议南宋朝庭化整为零,潜往东南积蓄力量,待机北伐规复中原,并建议选粤西肇庆或德庆作临时行在中心指挥之处。所募义军被陈宜中遣散后,回德庆为行在移驻作准备,在德庆西北一线,建立了20多座军事城堡——故砖城(现存遗迹10处),分派个儿孙和部将、地方豪杰等分兵把守,准备效其家族忠烈报国之精神,以武力抵御元军,用生命捍卫南疆。景炎二年(1277年),复募10000多义军输送给在流亡于广东沿海的南宋小朝庭,并联络熊飞、曾逢龙、马南宝等部义军一度收复广州。祥兴元年(1278),江璆联络旧部刘宗纯收复德庆。祥兴二年(1279),在南宋灭亡后,仍率三子一孙及部将刘宗纯之子刘喆凭借砖城体系扺御蒙元一年多。1280年,江璆奔走联络南沿海各省,图谋复宋。1283年,联合亡宋故臣林获、林桂芳父子扶立赵宋皇族后人赵良钤为帝,于新会建立后宋政权(元史称罗平国)。同年为掩护赵宋后人突围,率疲惫之师与元兵熬战三日,力歇而死。其三子一孙和刘喆奋力抢回遗体,奔回德庆,葬于村后山圣岭岗。乡人感其爷孙三代忠烈,将江璆及其三子一孙并刘喆塑像于圣岭岗上龙母行宫,配祀千年龙母。江璆后裔最初居于广东德庆,后发展到其他地方。 | |
江钲 | 都昌 | 字国岩,号道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载次子。咸淳九年(1273),响应其父江万载号召,积极参与筹组义军,任义军先锋将。在抵抗蒙元入侵的斗争中箭伤刘整,被谢道清诏授从军征郎将。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与其父江万载拥军保护益、广二王及其他南宋小朝庭人员撤离危城临安,从这时起一直到新会崖山,每有蒙元兵逼近南宋小朝庭,皆由江钲率军出击击退。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与父江万载,少保张世杰等帅兵保护宋端宗等南宋小朝庭到达泉州,张世杰强抢泉州港海船,逼反开始就已有反意的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蕃客回回”)人蒲寿庚(1205-1290年),蒲拥兵作乱,欲劫持南宋流亡行在,又是江钲带少部兵力掩护二十万军民大部分登船撤离泉州。景炎三年(1278)三月,保护南宋小朝庭到达广州湾(今雷州半岛)附近的井澳,遇元将刘深伏击,带亲兵奋力击退刘深的伏击,保护端宗登上海船年幼体弱的宋端宗刮落海中,江钲父年逾七十的江万载奋力跃入海中救起了宋端宗,自己却不幸被海风巨浪卷走。不到一个月,宋端宗也因惊悸而死,二十万南宋军民痛失实际和名义上统帅,军民之心大为动摇,几欲解散。江钲强忍丧父之痛,力撑陆秀夫劝伏大臣们,扶立宋端宗之弟赵昺为帝,是为宋帝昺。张世杰、江钲等领军将领与陆秀夫等文臣都看中崖山的险要地位,因而决定流亡小朝庭暂驻崖山,但对如何布防崖门,张世杰与江钲两大军事统帅却发生激烈争吵,江钲要求分兵防守崖门出入海口,以便相互呼应,张害怕兵力分散,不予同意,江不同意张把大船都用铁链相连的方案,并暗示其可能重复焦山之战的错误。张嫌江妨碍其作战方案的实施,以杨太后的名义调江钲回福建立江万载衣冠冢并募兵筹晌,并以苏刘义(苏轼后裔)暂时接替江钲职务掌管殿前司。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崖门海战时,蒙元军统帅张弘范果然先分兵封锁控制宋军海陆出口,而南宋二十万军民因战船被铁链相连,移动艰难而鲜有能逃生者;陆秀夫和宋帝昺因张世杰派来接应的士兵非是平常见惯的江氏父子所带亲兵,死活不肯登上接应者之小船,最后陆秀夫抱宋帝昺投海而死江钲回闽为其父治坟之后,募得几百士豪杰士卒赶去厓山,到广东海陆丰时,厓门之战已结束七天,江钲闻知厓门二十万军民已全军覆没,大哭几场后,亦投海而死。当地居民根据其部属的叫唤立岩公庙以纪念,遗迹至今仍存。 | |
江铭 | 都昌 | 字国熙,号毓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载第三子。咸淳九年(1273),随父江万载参加义军,任义军办粮将,1275年参加收复饶州战役,入卫临安后,被谢道清授殿前禁军带械副将,1276年宋端宗即位后,为御前环卫将军,1276年十一月在泉州蒲寿庚叛乱战役中为掩护皇室人员登船战死,被追赠节义大夫。 | |
江钰 | 都昌 | 字国维,号寓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载第四子。咸淳九年(1273),随父江万载参加义军,任义军先锋副将,1276年在保护二王从临安到温州时战死,被宋端宗追赠崇义大夫。 | |
江镐 | 都昌 | 字国禹,号义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里次子。一生随侍其父江万里,生前曾被朝庭授事郎将,1275年二月蒙元兵破饶州时,抱子江澄(是几十江氏未成年子孙中唯一留下姓名的)携妻随父江万里投止水殉国。后裔不详。 | |
江铎 | 都昌 | 字国弼,号本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顷长子。一生随侍其父江万顷,任官职不详。1275年三月,冒险伴其父江万顷前往饶州探视二位伯父和其他家人,被蒙元兵俘获,大骂不屈,被元兵肢解。 | |
江铸 | 都昌 | 字国通,号直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里第三子。咸淳九年(1273),随叔父江万载参加义军,任中军护将,在福州扶端宗即位后,经丞相文天祥奏请杨太后同意,与堂兄江钥、弟江镗隐居福建夏门同安洪水桥汤坂里,。 | |
江钥 | 都昌 | 字国器,号慎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载长子。咸淳九年(1273),随父江万载参加义军,任义军中军护将,1275年参加收复饶州战役,入卫临安后,与堂弟江铸、江镗隐居福建夏门同安洪水桥汤坂里。 | |
江镗 | 都昌 | 字国雍,号侃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里第四子。咸淳九年(1273),随叔父江万载参加义军,任义军中军护将,1275年参加收复饶州战役,入卫临安后,与兄江铸、堂兄江钥隐居福建夏门同安洪水桥汤坂里,后裔才逐渐向其他方向发展。江镗有一子江日新,替父继续保护南宋小朝庭,入广东后,被杨太后看中,将自己女儿赵氏公主配嫁给他。崖山之战后,江日新侥幸逃脱,携赵氏公主并文天祥的堂姑文氏大娘流寓到四会,居住于县城门高街。是第二支在广东落户的江氏三古支系。 | |
江锜 | 都昌 | 字国鼎,号祥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顷次子。隐居于福建长汀宁化石壁村。 | |
江锖 | 都昌 | 字国烈,号遁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顷第三子。隐居于福建长汀宁化石壁村。 | |
江铜 | 都昌 | 字国南,号远斋,江氏十二斋之一,江万顷第四子。 咸淳九年(1273),随伯父江万载参加义军,任义军中军护将,1275年参加收复饶州战役,入卫临安后,被谢道清授殿前禁军带械副将,在福州扶端宗即位后,经丞相文天祥奏请杨太后同意,奉母钱氏九娘最初隐居于福建长汀宁化石壁村。 | |
江宗杰/江钮 | 都昌 | 江宗杰,号律斋,咸淳九年(1273),随父江万载参加义军,任义军参军,1275年参加收复饶州战役,入卫临安后,被谢道清授殿前禁军带械参军。崖山之战中也幸运得生,承父江万载堪舆之业,云游天下,后不知落户何处。 江万顷夫人钱氏九娘到福建后曾抱养了一个养子江钮,字国珍,其后代也居于福建长汀宁化石壁村。江万里家族成年孙辈也大都随江万载参加义军,其中有多人战死在临安到崖山的路上,剩下的,多数先在福建落户,后来才发展到其他地方。今潜山、桐城、东至江氏(柏荫堂,济阳堂之分支)已传至第134代孙,两广江西四川湖广福建台湾也均有后裔存世。 | |
自义军 | 黄介/陈力 | 宁州 | 黄介,字刚中,隆兴分宁人。意气卓越,喜兵法。制置使朱祀孙帅蜀,介上攻守策,祀孙爱之,以自随。夏贵辟充广济簿尉,平反死囚,尹不能抗。钱真孙复辟入幕,及与真孙别,诵「南八,男儿死尔」语以勉之。后家居,帅乡民登龙安山为保聚计。德祐元年(1275),北兵至砦,众奔溃,介坚守不去,且射且诟,面中六矢不为动,顾谓家僮陈力曰:「尔尽力勿走。」力曰:「主在,死生同之。」介身被镞如猬,面颈复中十三矢,倚栅而死,力亦死。 |
吴楚材 | 抚州 南城 | 吴楚材名炎,以字行,建昌南城人。德祐元年,建昌降。明年春(1276),楚材还其乡领村,纠集民兵。时江西制置使黄万石走邵武,遂繇邵武守黎靖德请于万石,乞济师,万石不许,而授楚材迪功郎、权制置司计议官以安之,且戒勿兴兵。楚材不听,二月己亥,自领村率众,晨炊蓐食,将攻城。钲鼓震动,甫至近郊之龟湖,北兵三道蹴之,夺其长梯铁钩,因进攻领村,拒以木栅,不得入。事闻,益王元帅府承制迁楚材宣义郎、带行太社令、知建昌军,俾聚兵图再举。万石匿其命。 楚材既失利,且乏援,大元兵诱降,其众多解去。楚材走光泽,为人所执,及其子应登以献。郡遣录事娄南良讯之曰:「汝何为错举?」楚材抗声曰:「不错,不错。如府录所为,乃大错尔。府录受宋官爵,今乃为敌用事,还思身上绿袍自何而得?吾一鄙儒,特为忠义所激,为国出力,事虽不成,正不错也。」南良愧而语塞。及吴浚为江西制置、招讨使,斩楚材父子,传首诸邑。益王立于福州,闻而哀之,赠官朝奉郎,即邵武境上。 | |
吴浚 | 抚州 南城 | 至六月末,楚才宗人吴浚奉密旨为江南制置招讨使,起兵广昌县,后降元,为天祥所杀 | |
李梓发/黄贤 | 赣州 大余 | 南安守臣迎降(1279),独南安县不下。县人李梓发、黄贤,共推县尉叶茂为主,缮治守具,达春引众万馀攻之。邑犹弹丸,城墙甫及肩,梓发率众死守,昼则随机应变,夜则鸣金鼓劫砦。达春等相顾曰:“城如碟子大,人心乃尔硬耶!”遂亲至城下谕降,城上裸噪大骂。俄⻊也发,几中达春,乃徙砦水南。自冬徂春,力攻三十五日,死得数千,不能克。久之,茂出降,元军乃退。梓发、贤坚守如故。乃厓山破,参政贾居贞又往谕降,城上仍诟骂不已,时众稍稍徙去,心力颇懈,居贞命方文等进攻,凡十五日,城破,屠之。梓发举家自焚,县人多杀家属,巷战,杀敌犹过当。 | |
陈元桂 | 抚州 | 陈元桂,抚州人。淳祐四年进士。累官知临江军。时闻警报,筑城备御,以焦心劳思致疾。开庆元年(1259)春,北兵至临江,时制置使徐敏子在隆兴,顿兵不进。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门亭上督战,矢石如雨,力不能敌。吏卒劝之避去,不从。有以门廊鼓翼蔽之者,麾之使去。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曰:「死不可去此。」左右走遁。师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县其首于敌楼,越四日方敛,体色如生。 初,亲戚有劝其移治者,元桂曰:「子亦为浮议所摇耶?时事如此,与其死于饥馑,死于疾病,死于盗贼,孰若死于守土之为光明俊伟哉?」家人或请登舟,不许,且戒之曰:「守臣家属岂可先动,以摇民心。」敏子以闻,赠宝章阁待制,赐缗钱十万,与一子京官、一子选人恩泽,立庙北门,谥曰正节。 | |
赵戊岊 | 抚州 南城 | 赵戊岊,南城人,初为抚州知州,修城备战遭弹,回故里,1276年,纠集抚州、赣州乡勇,随吴浚抗元,取南丰宜黄宁都三县,后于南丰被击败,赵脱离吴浚部,奔袭赣州,在拒城六十里处击败元兵,俘其千户,但被城中援军击败。后招募峒丁廖陈六等,反攻未遂,隐入畲地终老 | |
刘子荐 | 庐陵 安福 | 刘子荐,字贡伯,吉州安福人。父梦骥,以进士历官知澧州,没于王事。子荐以父任为湘乡尉,以获盗功调抚州司录。有诉王应亨殴死荷担黄九者,狱成矣,子荐阅爰书,疑而驳之。俄烈风迅雷辟狱户,裂吏扌契,杀人者实孔目冯汝能,非应亨也。狱遂白,得免死者八人。事闻,颁谕天下之为理官者。改知赣县,监行在左藏库,通判常德府,知融州。陛辞,度宗尉之曰:「广郡凋瘵,赖卿抚摩。」子荐对曰:「臣当推行德化,以安其民。」至官,以廉静著闻。 主管仙都观,广西经略司檄为参议官。德祐二年(1276)十一月,北兵至静江,权经略使马塈遣子荐提徭兵药弩手守城东门,势不支。时瀛国公已入燕,子荐取笏书其上云:「我头可断,膝不可屈。」登城北望再拜,取所衣袍瘗之,语左右曰:「事急不可为,吾有以死守。」或讽子荐遁去,子荐曰:「死事,义也,何以遁为?」竟死之。 | |
钟季玉 | 饶州 乐平 | 钟季玉,饶州乐平人。淳祐七年举进士,调为都大坑冶属,改知万载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荐之,迁审计院,改宗正寺簿,又迁枢密院编修,出知建昌军。会有旨江西和籴,季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籴得减三之一。迁提举常平,未几,改转运判官,皆不赴。后以江西转运判官强起之。郡大胥以贿败,前使百计护之,季玉卒穷治,投岭表。俄以秘书丞召还,遭前使构谗而封驳之,改都大提点坑冶。北兵渡江,季玉徙寓建阳,兵至,不屈死之。 | |
萧雷龙 | 抚州 新城 | 萧雷龙,字显辰,建昌新城人。景定三年进士,调临安府学教授,通判衢州。及州守弃城遁,朝命雷龙权知府事。 北兵薄城下,不降,脱去还建昌。建昌已降,雷龙与同里人黄巡检起兵。时大兵四合,雷龙度不可支,与黄巡检及麾下数人奔入闽,未出境,为同安武人徐浚冲获送县。权县尹刘圣仲素与雷龙有怨,杀之。后圣仲北来,泊舟小孤山,有巨舰冲前,建大旗书曰「萧知府兵」,继见雷龙坐船上,圣仲大呼,有顷不见,以惊死。 | |
义助 | 唐震 | 吴人 |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兄椿与家人俱死。张世杰寻复饶州,判官邬宗节求震尸葬之。赠华文阁待制,谥忠介,庙号褒忠,官其二子。 |
密佑 | 淮人 |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槃、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