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

阿姨問答:士大夫還能搶救一下麼?

問:整理宋之後的儒化贛史經常讓我頭痛,雖然可以證明一直以來贛儒殘存著民兵傳統,但儒化的劣勢證據卻遠遠大過“守先待後”(如果還能如此發明的話)的效果。特別是江西發達的士大夫們,他們位極人臣又著述豐富,但這些不都是消耗酋豪德性的煙花嗎!雖然經提醒,亦有章璜等人著作可以發掘贛地自豪感,但總的來說,仍感到贛人深厚的儒化傳統似比酋豪時代更難挖掘。從阿姨您的瞭解看,這些贛儒有哪些人、哪些經史子集的著作可算稍微正典一些,可供發明的呢?也還請您指教,如何更好地發明士大夫遺產的其他方面。

答:不要去找經史子集,要找地方上的團練頭目、民兵頭目、堡寨頭目,或者是宗教寺廟、宗教團體的主持人,這些人才是你所需要的土豪。一個人離中央越近,離大都或者南京越近,或者是經常遊學到吳越這些地方去,那麼他的遊士性格就要大大增強,土豪性格就會大大削弱。著述越多的人,對鄉土的認同感就會越低。真正能夠起凝結核作用的,不會是這些能夠入儒林傳的人物,而多半是在比較低級的縣治、鄉治中才會露頭,或者是在亂世當中因為組織民兵而被比較高級的知識份子記載,而在和平時期就只能出現在比較低級的記錄、或者是儒家不大瞧得起的那些異教——佛教、道教或者其他什麼鄉土多神教留下來的旁證當中。儒家士大夫當中,宋明兩代的負責搞鄉治、搞義門、搞義倉、搞書院的那一批人最有可能是土豪。你如果一定要在士大夫當中去尋找線索的話,就順著書院或者義門的線索去找,這方面的材料是相當多的。

問:除贛人的士大夫傳統,另一項為贛人稱道,卻可以稱得上德薄的證據大概是贛人文學家之豐富了。不用說,他們九成與士大夫分不開,因此稱為泡沫也並不為過。自然有絕世無雙的陶潛與贛民族文學家湯顯祖蔣士銓鄧志謨等,但大部分被讚譽的詩詞畫家,似乎都極難對民族發明做出貢獻。我也是對諸夏文學藝術方面瞭解甚少,所以想請您點評一下是否還有別的贛人之藝術,可為民族發明添磚加瓦?如沒有,阿姨也可從煙火絢爛的角度點評一下您認為印象深刻的贛人文學藝術。

答:玻璃工業和陶器。這兩者是有連續性的。陶瓷之所以在贛尼士蘭繁榮起來,原因並不是因為高嶺土,因為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地方也有。關鍵還是在於,伊朗系輸入的玻璃製造技術在贛江流域是格外發達的——這當然跟胡商是有關係的。有先進的玻璃製作或者琉璃製作技術,然後才會有優秀的陶瓷製作技術,這兩者在技術層面是相通的,後者用的是前者留下來的技術,就像是德國的軍火工業用的是染料工業留下來的技術一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