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

国共两党祸赣纪录:对商人与市民私有产业与财产的掠夺罪行

朱德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江西省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十分落后。


江西民族工业,多为小型加工工业,以手工生产为主:除了煤、钨开采业外,没有其他重型工业。赣南钨矿始于1918年开采,矿区有西华山、大吉山、岿美山、盘古山、画眉坳等十余初,民采公收,销往国外,由于受销路影响,时采时停;煤矿亦为民间土法开采为主,唯有官办萍乡煤矿采用较新技术开采、规模较大,略具规模的还有天河煤矿、乐平煤矿。1949年全省原煤产量只有32万吨;电力工业,从1901年南昌开办公营发电厂起,到1949年半个世纪中,公私电业有25家(其中私营15家),生产能力仅4400千瓦,年发电量433.9万度;火柴工业,南昌、九江、赣州各有私营一家,规模最大的有各种机器10余部,职工150人左右;江西盛产木材,但木材机械加工业只有1941年由上海震昌等木号在江西泰和创办的震华锯木厂一家(后迁到南昌);江西瓷业中外闻名,主要集中在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市。瓷业始兴于北宋景德年间,元、明两代有所发展。明清之际,民营窑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末年以后,日本瓷器大量输入,加之北洋军阀混战,瓷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窑厂被日机炸毁甚多,尚能开工的仅有20余座瓷窑。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瓷业更加衰落,瓷窑几乎全部停工;土法造纸业历史上曾有过兴盛时期。据1918年农商部统计,我国纸业总值4000余万元,江西占1/5.后来由于洋纸侵夺市场,江西纸业一落千丈。以宜春为例,1920年产纸4万余担,1947年减至4000担左右;江西手工纺织历史悠久,到19世纪20年代初期,除近代民族纺织工业九江兴中纱厂外,民间土布织业也逐渐形成手工生产的专业作坊。抗日战争期间,后方工业一时兴起,在赣中吉安等地开办了一批大小纺织工厂。规模较大的有新生,新中纺织厂,三五、建业、福聚祥、振华、益民染织厂等,工人多者有四五百人。这些工厂只有新生纺织染厂是机器生产,其余都是手工生产;针织业始于19世纪20年代初,熊全根在南昌市由一部手摇织袜机起家,逐步发展到拥有120台袜机和泗汀烫袜、拉毛等设备,并增加夹毛绒衣等生产,雇佣工人300余人。继之又有10余家织袜厂店开设,到30年代初期,南昌市的织袜厂店发展到100余户,工人在30名以上的约有20户,都是手工生产。由于织袜业逐步走向多样化产品生产,这个行业也就发展成针织业了。到江西解放时止,全省私营工业大小有2748户,其中大型企业(职工数在16人以上有机械设备31人以上无机械设备)不到150家,且多数停工停产。


江西私营汽车运输业,第一家为九(九江)(庐山)长途汽车公司,由商人万中祯于19223月开办,初创时有旧客车6辆,全盛时客货车有20多辆。1928年春,广丰县绅士俞应麓筹建常(浙江常山)(江西玉山)汽车运输公司,全盛时拥有40余辆汽车,从业人员120余人。1929年姜绍模在衢(浙江衢县)广(江西广丰)线上开设汽车运输公司。1932年,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余汉谋与广东商人李齐昌在江西大余合办利通汽车运输公司。这些公司的营运业务,后来都因日军侵入而先后告终。1937年,江西私营商车登记领取执照的有94辆。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官方车辆忙于军运,民间私营运输业有所发展。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公、商车辆大量低价抛售给江西,至19408月,全省商车增到200多辆。1948年商车多达393辆。江西的汽车运输多以个体商车为主,一主多车的很少,最多的户有汽车6辆。


江西境内,赣、抚、信、修、饶五河之水纵横,流域辽阔;北端又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一鄱阳湖与长江相通,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故江西历史上水运发达。私营轮运业较少,以南昌、九江为集散港口,共有轮船数十艘。水运主要靠民间帆船,江河湖泊到处通行,全省约有大小木帆船2万余只。


江西私营商业,解放前夕共有92143户,大多数是小商小贩,以经营日常生活用品和土特产品为主。进入市场交易的大宗土特产品主要有木材、茶叶、粮食、药材。江酉山区较多,森林资源丰富,赣州、吉安是木材主要产地,尤以杉木驰名南北。民间木材交易兴盛于清朝中期,逐渐成为木材产区的主要行业。赣州、吉安两地木材,多从赣江水运至鄱阳湖畔永修的吴城经长江发运外省。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侵入江西腹地,木材被日军掠劫一空,木贩消声匿迹,木材行业受到严重破坏;江西山区盛产茶叶,婺源“婺绿”、修水“宁红”、庐山“云雾”颇有名气。平原地区盛产稻谷。各地城镇商户经营茶叶、大米颇多。历史上,九江市为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经营大米、茶叶的商贾云集该市;江西“药都”樟树,药业历史悠久,明末清初进人鼎盛时期。人口不满万人的樟树小镇,拥有药材行、号、店、庄近200家,从业者占全镇入口1/3;樟树药帮遍及大江南北,药商先是辗转千里深入产地从事药材运销,后来坐地经营,向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河南、山西、陕西、河北、辽宁等产药地区和交通要埠作辐射状发展,设置行、庄、店、号,形成全国规模的“樟树药业网”。湖南湘潭、湖北汉口、四川重庆,是樟树药商早期的三大中心据点,湘、赣两省药材行、店,几乎都为樟树药商所有。中药铺子遍布江西城乡各地。由于樟树药材品种齐全,质量上乘,兼有独到加工技艺,因此世人赞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清末民国初年樟树药业开始衰败。1929年(民国18年),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废止旧医”议案,致使国药遭到厄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封锁苏区,樟树药源枯竭,销路受阻,药业更趋萧条。抗日战争期间,据1942年统计,药材行、号、店尚剩38家。抗日战争胜利后,樟树药业逐渐复苏,行、号、店增至72家,从业人员624人。解放前夕,樟树药捕减少到35家。


江西商业从行业来说,绸布、百货、南北杂货三个行业较大。以绸布商业为例,形成行业较早,资金较为雄厚。绸布店铺早在清代即开始经营苏州、杭州、南京纺绸、锦缎以及本省的夏布、土花布等。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打入中国市场,该行业商户主要从上海购进英、日、俄绸布到江西销售。在北伐胜利、军阀统治垮台后的一段时问,江西市场度繁荣,绸布商业有所发展。当时南昌市有大小绸布商号57家,较大的有37家(20万银元以上资本的有李祥泰、广益昌、国泰、江聚丰等14)。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拥有资金500余万银元,从业人员1100人左右。1937年时,广益昌绸布百货商店的全部资金约为75万银元。抗日战争期间绸布业蒙受惨重损失。抗战胜利后许多店家未能复业。此时,广益昌绸布百货店店主由于资金严重短缺,不得不将店房化整为零。80%以上出租给50多个个体商户经营,江西私营金融业(钱庄),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始于20世纪初年。解放前夕,49家私营银钱业,南昌37家,其余分布在九江、浮梁、吉安、赣州、樟树等地。当时这些行庄大都兼营棉纱、金银、食盐等业,有几家外来商业银行,如上海银行、大陆银行、大孚银行在南昌的分行。虽没有公开兼营他业,但也设有后帐。金融投机猖撅。


总之,刚解放时的江西经济是一个烂摊子,极端衰落。城市萧条,农村破产,失业严重,民不聊生。私营工商业陷于困境。


一、利用、限制,合理安排,初步改造私营企业
1949522日江西省省会南昌市解放,930日江西全省解放。


6日成立的南昌军事管制委员会立即着手工商业的恢复工作。69日发出《为贯彻党中央城市政策,维护革命秩序》的通令。先后多次邀集南昌市工商界人士座谈,详细阐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稳定私营工商业者的思想情绪,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6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同时,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大力宣传、认真贯彻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把组织复工复业作为当时的中心工作来抓。到1949年底,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吉安、上饶、临川、宜春等八个市镇的大小工商业户,由解放前夕的22214户增加到 25177户。


解放初期,资产阶级凭借暂时的经济优势,企图与刚刚建立的国营经济进行较量。抢购物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大搞投机活动,多次掀起涨价风潮。19496月,银元黑市活动猖撅。11月,由于受上海市场影啊,江西几个主要市镇的米、纱、布、盐涨价凶猛,一个半月涨了3倍。195012月间,由粮食带头,物价猛涨。26日,国民党飞机3次轰炸上海,一部分投机商人又乘机哄抬纱价。为稳定物价,恢复生产,从19496月起,江西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正当私工商业复工复业的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反对投机、平抑物价的斗争,迅速采取稳定金融、加强市场管理、调剂供求等行政和经济措施,使投机势力陷于重围、遭到致命打击。在金融方面,6l8日,省人民政府、南昌军管会发布《关于整饬市场、巩固人民币信用的决定》。明令禁止银元流通,严厉打击银元黑市。仅南昌市就取缔了3000多个银元贩子、82家金店银楼,处理了22家地下饯庄。1949年底及1950年初,根据中财委指示精神,在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收缩通货,及时冻结60万元(已换算为新人民币,下同)的公款充分发挥国营经济的作用,调集大批粮食,调剂盐、布、纱等物资供应市场,回笼货币;在工界推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加强税收;在各主要城镇成立粮食交易所,加强粮油市场管理;严格掌握价格政策,缩小地区之间、批零之间的差价;并在各主要市镇设立国营零件门市部和代销店,扩大国营经济的阵地,有效遏止了各地市场物价涨风。19503月份起,物价基本稳定下来。4月米、纱、布等价格平稳回跌。取得这场反对投机、平抑物价斗争的胜利,使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初步确立,广大正当工商业者从中受到一次教育。


物价稳定以后市场虚假购买力消失,加之适应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一些工商业户解放后失去原有市场,以及部分私营企业经营不善、盲目竞争、供求不协调等诸多原因,私营工商业出现新的困难,商品滞销,生产减缩,商店歇业增多,南昌市等8个主要市镇的工商业户减少2510家。


面对这一情况,江西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中财委5月召开的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精神,于526日至66日,召开全省城市工商工作会议,确定调整公私关系、调整税收与调整劳资关系,重点维持私营工商业,打开土产销路,组织转业,防止盲日发展,减缩没有前途的生产。628日,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发出《关干调整工商业公私关系几项具体措施的指示》。国营贸易公司采取加工订货、收购等办法,解决产品滞销困难。6月至10月,全省共收购棉纱325件(所收兴中、新生两纱厂委托加工的棉纱占两厂总产量的70%以上)收购百货31万元,超过4月份收购量的6倍以上;减少国营门市部和代销店,合理调整批零差价,并放宽市场管理尺度,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得以维持,有利可图。到8月底时,国营零售门市部从27个减少到9个,代销店从447家缩减为70家。批、零差价拉开了适当距离(粮、棉、油、食盐、糖、百货等批零差价的比例为70%16%不等);银行在6-9月发放的公私商业贷款中,私商占60%以上,4个月共计290万元;调整税收方面,除根据中央规定减少与合并税率税目外,江西对因物价变化而负担确属过重者给予退还。航运和汽车运输也本着公私兼顾原则,限制机关部队的车船对外营业。


私营工商业经过上述调整之后普遍好转。省内8个主要市镇从5月起停歇业逐月减少,至10月基本止住。6月至10月开业和复业的共2787户,其中工业占63%。商业资本开始转向工业投资,市场成交量激增,城乡内外交流日畅。南昌市商品总成交额10月与4月比较,稻谷增5. 6倍,大米增1. 2倍,棉纱增2. 3倍,棉布增2. 2倍,食盐增1. 2倍;8月份输入土产较5月份增加23倍。


195010月以后,江西市场发生新的变化,10月底以棉纱为首出现波动,部分工业品价格上涨,粮价下跌,上产滞销,1112月份的营业总额比10月减少。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为适应抗美援朝新形势需要,采取收缩货币投放、停止土产收购、冻结公款、加紧税收等一系列措施;运输应军需之急,影响了土产外运;农村土地改革工作对城市工商业也有一定影响。为了避免市场发生大的波动,江西贸易部门采取停止以纱换布、限制串行购纱、缩小纱的批零差价等措施加强市场管理并调集棉纱供应市场,使纱价很快稳定在牌价左右。另一方面,又合理调用贸易资金,集结本省各种财力,大量收购粮食、土产,补救农民损失,缓解市场供需矛盾。总的来说,1950年私营工商业进一步得到恢复,到年底工业纳税户增加到33462户,资本额为1517. 23万元;商业纳税户增加到67569户,资本额为3258.69万元。


1951年是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黄金”之年。该年年底全省私营工业纳税户猛增到59821户,资本额为1674.12万元;商业纳税户99147户,资本额为3417. 01万元。随着私营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部分不法资本家从其唯利是图的本质出发,见利忘义,大肆施放“五毒”,再次与工人阶级较量。他们通过行贿、送礼等手法,将一些干部拉下水;使用挑拨离间、拉拢分化、解雇停薪等手段,破坏工会组织,打击工人、店员中的骨干分子。工商业者普遍存在偷税漏税情况。私营工业为国营贸易加工订货,私营营造业承办基建业务,严重偷工减料,甚至盗骗国家资财。有些不法资本家或者派进“坐探”,或者贿赂收买职员想方设法窃取国家经济情报。更有甚者,假借“星期聚餐会”名义暗中策划操纵货价,牟取暴利,进行非法活动。面对不法资本家的嚣张气焰,人民政府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争。江西根据中央部署,于1952年初先后在南昌、九江、景德镇、吉安、赣州、上饶、抚州等主要市镇进行“五反”(后来明确其他县镇不开展“五反”),运动于7月初结束。26278个工商业户经审查定案,属于守法户9537户,占36. 3%,基本守法户13983户,占53. 2%,半守法半违法户2580户,占9. 8%,严重违法户150户,占0.6%;完全违法户28户,占0.1%。“五反”后,又广泛进行了爱国守法教育。这样,不仅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而且使多数私营工商业者开始懂得服从国营经济领导、接受工人群众监督以及守法经营的道理。


江西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期间,恰逢春荒、淡季,公营、私营工商业务曾一度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从私营来看,以南昌市为例,麻织、染织、牙刷、猪鬃等各厂,因产品滞销,或半停或完全停工。私商营业额与1951年同期相比1月减少20. 5%3月减少51.7%5月减少46%19524月以后,江西国营贸易机构根据中央和中南局关于“在农村收购土产,在城市进行加工订货、收购”的指示精神,恢复业务工作组织土产交流,开展加工订货。到5月,国营贸易与合作社投放在收购上特产品上的总金额达1447万元,1-8月加工订货总值为300万元口。省百货公司到5月收购毛巾、袜子占总产值的50%,牙刷占33%;花纱布公司收购人民市布16800 匹,棉纱全部加工,棉布加工5月份为5053匹,加工工厂扩大到上饶、九江、浮梁、赣州等地;贸易公司对南昌市8家麻织厂加工收购金额达39万元,超过1951年全年4倍以上。从4月份起,各地又广泛组织物资交流会议,到9月底止,全省共召开大小物资交流会83次,成交总额为5485万元.购销两面合计10970万元,其中私营占33.4%。物资交流不仅使土特产品得以畅销,而且使私营工商业者的经营积极性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也及时有效地对私营工商业发放贷款扶助,1-8月贷出金额达1034万元。这段时间,国营贸易与合作社经济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合作社经济,全省共有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上业务单位91个,社员4227421人,比1951年同期增长3. 5倍,资金593万元,增长4倍以上。此时的国营贸易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管理上又出现一些偏向,从单纯的营利观点出发,盲日排挤私商。具休表现在批发起点过低,批零差价过小,有的甚至没有差价,造成私营比重下降过猛,工商业者消极观望,不愿积极经营。公私关系再度出现紧张。


195211月中旬江西省委统战部召开全省工商界代表大会,党政负责同志到会讲话,教育广大工商亚者合法经营;同时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商业的指示》以及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活跃初级市场的六项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对国有企业与合作社进行了部分裁并机构和收缩零售商品、据当时商业厅统计,国营企业系统,各县级国营商店及盐业公司均停止了零售业务,粮食部门停止零售点112处,各级贸易公司在原有199个机构中撤销了100个;45个县的百货商店中20个停止了零售,经营商品的种类收缩约1/3,提高了批发起点的商品55种,先后两次调整批零差价,全省平均调升2. 5%;合作社系统,在原有3318个机构中撤销了分社、门市部504处,收缩商品少者20余种,多者150余种。调整商业措施的实施,使私营工商业者的经营积极性逐步提高。到1952年底,下商户数经调整、淘汰虽有减少(工业纳税户42905户,商业纳税户59204户),但资本额却有增加(工业资本额1854.9万元商业资本额3553.02万元)。


19531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修改税制,改变了过去关于公私有所不同的原则提出公私一律平等纳税,取消对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优待,给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更多便利。1月全国商业厅()长会议,确定压缩库存、挤出资金、退缩阵地的方针;更加造成有利于私营商业发展的形势。


江西执行上述方针政策的结果,工商工作形成公缩私长的局面,国营阵地受到某些报失。从批发来看,有关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如花纱布、粮食、木材、食盐,尚能控制,国营批发占90%以上;但是百货批发阵地表现不稳,私营商业利用政府扩大地区、批零差价。过分放宽市场管理尺度等有利条件,多从外埠进货或者直接上海私厂商那里短期赊销(南昌市绸布、百货业80%的大户到上海进货,中小户也多托大户申庄代办),既得地区差价利润,又得批零差价利润,经营活跃,获利甚厚。从零售来看,县以下市场布匹、百货、食盐的零售阵地儿乎全部让出。贯彻商业压缩库存的政策,对江西工业影响更大。私营商户多不经营本地产品;国营贸易因怕积压,除布匹维持较大厂子的加工外,一般均已停止,这就造成部分手工业的产品积压,资金短拙。


195368月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经过总结上半年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在这以后,江西国营商业扩大了工业品的加工、订货和包销范围品种和数量都有增加。以花纱布公司为例,全省私营动力布厂已纳入为国营加工订货的轨道;针织品的加工订货占产值的65.5%195310月国家实行粮食、油料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国、合商业又加强了对其他主要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这样,国营贸易就基本拿握了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货源,私营商业不得不从国、合商业渠道进货,加上银行紧缩对私营工商业的贷款,工商部门紧缩地区差价,从而使市场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国营商业在市场营业总额中所占比重,江西8个主要市镇,由1952年的41.55%上升到1953年的50. 6 %,其中批发比重达71. 9%,零售比重达29.8 %。合作商业在几个主要市镇市场的营业总额所占比重,也上升到了7.7%


1954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商业部1953年工作的基本总结与1954年的任务的报告》,同意商业部提出的国营和合作社商业批发零售总额的比重暂停前进,就地踏步,并强调,对被代替的私商一定要作妥善安排。910月间,全国第一次计划会议进一步强调在社会商品零售额方而,要正确安排公私比重,继续执行国营商业特别是合作社商业在国内零售方面“总的踏步”,对私营商业“着重改造”的方针。江西在贯彻上述方针中,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急的来说,步子没有很好踏住,初级市场尤为明显。年初安排私营商业零售比重为52%,到年底统计,南昌、九江、景德镇等8个市镇的私商零售只占38. 86%,县城市场私商零售占34.41%,初级市场更低,占26.13%。私商经营困难。


1953年下半年及1954年间,国营、合作社商业前进过快,有其客观原因。国家建设百废俱兴,社会购买力不断提高,市场上许多商品供不应求。为保持市场稳定、合理调剂物资供求,国营商业必须通过扩大汁划收购,掌握货源,加强计划供应,控制供销。


19536月以后党中央明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工商界引起很大震动。江西大力开展了总路线的宣传和教育运动口召开省工商联扩大会议,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会后组织层层传达、学习,历时半年,受教育面达5万余人,培养了一批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骨干分子。


195414口,中央批准《中财委(资)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7l3日,中央又在《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中指出:“目前正确的方针必须是充分利用市场关系变化和改组的有利条件,对私营商业积极地稳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一面前进、一面安排和前进一行、安排一行的办法,把现存的小批发商和私营零售商逐步改造成为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商业”这就改变了过去采取调整公私关系解决私商困难的办法。从1954年起,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利用、限制、改造的工作。


二、逐年规划分期分批,改造工作稳步进行
1954年以前,江西私营工商业中已有少数走上国家资本主义道路。1950年国营商业即对一些私营工厂的产品进行收购,并且委托部分工厂加工订货。1952年和1953年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收购的产值分别为1377. 1万元和2124. 8万元,占全部私营工业急产值的14. 97%24. 33%。公私合营工业企业,1949年底有九江兴中纱厂;1950年到1953年,公私合营工业的户数依次为14户、71户、57户、51户,总产值为867. 5万元、1538. 1万元、2127. 9万元、2945. 7万元,分别占私营工业总产值(包括公私合营企业)的16. 38%,16. 39%,18. 79%,25. 22%。这些公私合营工厂,多数是资本家为了解决企业困难,自动向政府请求改为公私合营;部分是政府为了发展生产,对有利于国计民生而又难以维持的私营企业进行投资,实行公私合营;少数是政府没收企业中的官僚资本转为公股,形成公私合营。这几年当中的公私合营工厂,劳动生产率逐年递增。1950年至1953年每人每年依次为4366,4962元、6062元、6960元。商业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还刚刚开始,主要在粮食业中,粮食统购统销以后,1953年底委托私营粮店代销的有747户,占全部私营粮店的37. 4% 。私营商业也有实行公私合营的,据19536月调查,有32户。解放初期,有些机关单位在私营商户中入股合营,机关退出经营后,股金转作公方投资。上述私商公私合营多属这种情况。


南昌市的私营银行钱庄,解放后经历复业、歇业、停业变迁,到1950年底,仅存下4.其中源源长银行由于有官僚资本,于195010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核准同意实行公私合营。121日,泰丰仁、德丰样两钱庄并入公私合营源源长银行。上海银行、南昌分行于19519I日实行公私合营,其他城市的少数私营钱庄均先后转业或者停业。


国家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形式,明显优越于私人资本主义,如南昌市的振华染织厂,1953年上半年亏损4500元,实行加工订货以后,该厂扩大生产能力,染织机由130台增加到182台,到9月,盈利就有1. 1万元。公私合营九江兴中纱厂,1950年时有纱锭1. 8万枚,到1953年增加到4万锭子,由年生产二十支纱8984件发展到25069件。公私合营南昌新生纱厂,1950年时有纱锭5060枚,1953年增加到1万锭子,由年生产二十支纱1796件发展到7236件。据对省工业厅直属的兴中纱厂、新生纱厂、江西火柴厂(原南光火柴厂)、五福面粉厂4个公私合营厂家的调查,1953年企业利润比1950年增长5倍以上.国家资本主义这种优势,对党内党外都是个实际生动的教育,展示了私营企业接受改造的光明前途。

1954年以后,江西设立了管理对资改造工作的专门机构。11月,江西省委召开扩大会议,布置1954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任务。在工业方面,整顿现有公私合营企业,有重点地发展公私合营,对于尚不具备合营条件的逐步扩大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面;在商业方面,有计划地发展批购,年内做到此类国家资本主义占全部私商主要行业的50%。具他则逐步发展代购、代销,重点试办公私合营。5月,省委召开全省扩展公私合营工业会议,具体制订1954年整顿、扩展公私合营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经过中央批准。


1954年以前的公私含营企业,有些并未派进干部,多数没有建立新的董事会,企业股权多数没有确定,“四马分肥”和资本家的有限三权未能很好付诸实施。因此需要加以整顿。整顿工作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合理清产定股,调整人事安排,建立健全董事会,按“四马分肥”的原则分配利润,进行生产改组,克服管理混乱现象。到年底,共整顿24 户。


扩展公私合营工作,年底圆满完成拟定扩展公私合营20户的任务,总产值为567万元,占1953年全省私营十人以上工业总户数的2.78%,总产值的12. 45%.基本贯彻了以下政策原则,即: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资本家的自愿”扩展公私合营;实行少量资金、少量干部”的投资派干原则;清产核资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实行公私合营的步骤是,先对资本家动员教育,继之成立有公方干部私方负责人和工人代表参加的合营筹备委员会,进行清产核资、安排人事、调整机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拟订生产计划等工作,最后宣布公私合营。合营方式有以下几种:较大工厂由国家直接投资派干;单独合营性质相同的企业先私私联营再公私合营;已公私合营的大厂吸收私营小厂;吸收游资和转业商资扩充私营工厂,再由国家投资公私合营;公私合资筹办新厂;将官僚资本和“五反”,后退补款转为公股,实行公私合营。新扩展的20户公私合营企业,先后派入54名干部(县级16名,区级25名,一般千部13名)有的企业还从工人中选拔人员担任公方代表。这些公私合营企业,大多是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较大企业,经济上,对国计民生有较大作用,政治上,工会工作较强,有的还建立中共支部,企业资本家多为中上层代表人物。因此,合营工作一般比较顺利,政策掌握也比较稳妥,未出现原则性偏差。1954年底,江西地方工业中的公私合营企业共有61个单位,总产值为3965. 5万元,相当于全部资本主义工业总产值的37 68%,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入每年为5123元。在有计划地扩展公私合营的同时,对私营工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收购的产值,全年共4596.6万元,占私营工业总产值的70.04%,较1953年增加1倍以上。


全省私营零售商业共发展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4286户,占县城以上私营商业总户数的11. 98%;其从业人员共计8594人,占县城以上私商从业人员的15. 23%;其资金共计576万元,占县城以上私商资金总数的35%。进行全行业改造的有棉布、粮食、食油3个行业,部分改造的有百货、西药、屠宰、五金、化工原料、文具用品、烟、酒、南北杂货等行业。行业改造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挤得多,安排得少。例如棉布行业,全省共有5003户,纳入各种形式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仅有2241户,占原有户数的44.8%,其余均歇业、转业。


19554月,江西省第五次工业会议,首次将对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列入全省工业会议议题。这次会上,确定1955年扩展公私合营56户,产值440万元,投资38万余元,派干部61名。省委批准了这个计划。76日,省委批准《关于1955年对城市及农村私商改造的计划》。扩展国家资本主义的私营商业行业,计划为大百货、西药、国药、屠宰4个行业。大百货业以经销为主,1954年末共有3299户,已实行代销的13户,不再扩展代销,已实行经销的807户,其余均扩展为经销形式。西药业的改造,专业户一般发展为代销,兼营户仍以经销为主,主要城市的大户亦可试办公私合营;1954年末共有135户,已实行经销的46户,余下89户扩展为代销或经销。国药业的改造,凡有批发业务和加工技术设备者均进行公私合营,一般中小户以经销为主,1954年末共有903户,已实行经销的8户,其他扩展为公私合营和经销形式屠宰业以代销为主。1954年末共有938户,已实行代销的414户,经销的319户,剩下的均扩展为代销形式,同时,将条件较好的一部分经销户转为代销。对于已经纳人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棉布行业,计划1955年由经销全部改为代销。


1955年底,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经过调整,共有79个单位,总产值为5643. 9万元。相当于全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的57. 23%,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每年为4348元,低于1954年的水平(主要原因是,1955年扩展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中,有部分属于国计民生需要但生产陷人困境的企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出现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下降的表象)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收购的产值为3823.7万元,占总产量的90. 66%。在商业方面,城市私商纳入经销、代销和公私合营等形式的有棉布、粮食、百货、屠宰、西药等行业的全部和国药、南北杂货等行业的部分共8172户,从业人员14739人,营业额为9200万元,占城市私商总户数的19.65%,从业人员总数的25. 7%。零售总额的46.61%;农村私商经过公私合营商店和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经销、代销等形式加以改造的也达13075户,从业人员17127人,占农村私商总户数的33. 3%,总人数的35%。到1955年底尚未实行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生产总值仅占全部地方工业生产总值的13. 4 %。没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私营商业,其经营比重占全部商业的14.44%


三、加快进度,掀起高潮,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江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8月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四次代表会议上,仍然确定为有步骤地逐年安排、稳步前进的方针。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争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将其产值的一半以上改造为公私合营。根据各行业具体情况加以全面安排,能单独合营的单独合营,不能单独合营的或带进公私合营,或采取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办法,先私私联营,再公私合营,并做好加工订货工作。对私营商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争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将其80%以上纳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或走上合作化道路。


195510月召开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12月,江西省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召集的各省、自治区和部分城市党委负责同志会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的要求,重新确定本省对资本主义改造的速度和全面规划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由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企业单个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阶段。省委这次会议规划,工业方面,根据1955年工业年报统计,全省尚有4个职工以上的私营工业616户,其中大型73户,小型543户,从业人员11521人,其中资方人员1683人,全部资产净值估算约为400余万元。除了少数分散在小集镇的10人以下,4人以上的企业,结合个体手工业改造进行改造,大部分企业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完成462户的改造任务,到 1957年底,全面完成私营工业的全行业改造;商业方面,1955年底,全省共有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88787户,从业人员118119人。计划到1956年底,除对已纳人经销、代销轨道的行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外,同时完成饮食、国药、五金电料、文具纸张、化工原料、服务业和南北杂货等行业的全行业公私合昔。在此基础上,1957年将粮食、五金电料、屠宰、西药、烟酒等几个行业转为国营商业的门市部。到1957年底,城市私商经过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和直接转为国营形式,改造面要求达到总户数的84. 49%,余者实行经销、代销农村私商改造面要求达到90%以上。


19561月,政协江西省委员会、省工商业联合会根据省委指示,联合召开委员扩大会议。会上许多代表纷纷表示,要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白己的命运;提出用一年时间完成两年的规划任务,会议总结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改造速度快一点可以做到”,即在1956年基本上把江西省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公私合营的轨道。115日,北京市宣布全面实行公私合营,江西省各级党委学习北京市的做法,再次修改工作部署,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


改造高潮的1956年中,江西全省4人以上的私营工业616户,归到有关部门改造的317户,从业人员4258人,其中资方人员724人;归工业部门改造的299户,从业人员7263人,其中资方人员899人。归工业部门改造的企业当中,有65户单独公私合营,19户并入地方国营企业,19户并入老公私合营企业,195户经过合并改组后组成公私合营单位,11户淘汰。到19568月,全省工业系统的公私合营厂矿,新老共有207个单位,新合营的137个,资金总额2163万元(不含1956年投资),其中私股888万,占41%,职工总数22329人,其中在职资方人员1597人。


1955年底,江西全省共有私营商业59605户,饮食业19997户,服务业9185户,从业人员分别为78604人、26363人、13152人。到1956年底全省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完成改造面,就户数来说分别达到98. 39% , 95. 21%, 95.17 %,就从业人数来说,分别达到98. 67% .95. 30%95.85%。由国营商业及供销合作社负责改造的城镇地区,共有私营商业、饮食业41495户。从业人员57343人。经过改造商业组成公私合营4369个总店,其中实行定息办法的7819个,不实行定息的2550个合作商店3556个,合作小组2436个。饮食业组成公私合营865个单位,其中实行定息办法的218个,不实行定息的647个合作饭店1308个,合作小组1187个。上述公私合营单位,商业私股资金共有9908501 元,饮食业私股资金共有389861元。


江西私营汽车运输业的改造,早在19544月开始进行编组编队。下半年分区设立南昌、赣州、上饶三个车队,政府先后派入干部35人,加强领导管理,并贯彻执行统一运载、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的“三统”政策,其运力初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1955年初,江西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私营汽车运输业的全行业改造,1955年内在南昌试点合营100辆私车。由于改造工作进度的加快,计划几经改变,终于在高潮到来时放弃试点,全面铺开。1956122日,省委发出《关于私营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指示》,23日和24日两天,省人委便先后批准三个私营车队的328辆汽车、载重吨位1050吨,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江西航运业的改造,轮船业只有南昌群力轮船公司走上公私合营的道路。该公司是由新安等小型私营轮船公司于19527月合伙组成的,有轮船23艘,公司人员共415人。19547月成立公私合营筹备委员会,111日正式公私合营,改名为公私合营江西轮船公司。九江港籍私营轮船业没有一家维持到公私合营,都先后被淘汰。木帆船中,30吨以上的562只,于1956425日由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实行公私合营;30吨以下的小型木帆船,全部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1956年高潮当中的公私合营工作步骤江西按照中央指示效法北京市的做法,先批准公私合营,后进行清产核资、人事安排、经济改组等项工作。


江西对于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清产核资,贯彻了中央规定的公平合理、实事求是、从宽处理、尽量了结的原则和方针。人事安排方面,除政治安排(1956年前,江西省及各市县人代会中,已有一定比例的工商界代表名额。在省府、省人委委员中有4人,副厅长1人、省辖市副市长2人,副县市长12人)外,对资方实职人员,遵照中央精神,根据各人的业务能力、政治态度和代表性,作了适当安排(有正副厂长、经理,正副科、股长等)企业职工均由归公司安排,全部包了下来。


江西经济改组工作为做到逐行逐业、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首先抓了建立、健全各级专业公司,划清归口责任,解决行业归口领导问题。工业方面,当时省级已有陶瓷、纺织、五金机械3个专业公司,省委要求各市、县均要成立综合性企业公司或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若干专业公司,负责全面安排,管理企业生产。商业方面,省、市两级当时已有百货、花纱布、贸易、食品、专卖、医药、油脂、盐业、石油、五金、交电、化工、煤建、茶叶、畜产等公司,除此之外,省委要求成立福利、中药两个公司:各县城一般要求设立百货公司和贸易公司,较大县城也可成立福利公司和中药公司。


江西经济改组工作遵循了有利生产发展、扩大商品流通的原则。工业企业的改组,根据各户生产设备、技术条件、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通盘考虑,在一个市、一个县城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大致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带、并,带进地方国营或老公私合营企业,几个小厂合并为个大厂,集中生产,或者联成一个核算单位,统一管理,分散生产,如锦织、针织、纽扣、陶瓷等业采取的是带、并的办法。二是维持不变,某种行业虽只有一个小厂却为当地人民所需,依旧维持原地生产,不作变动,如部分县镇的染坊和小锅炉厂采取的是这种办法。三是迁厂,调剂甲地富余企业迁往乙地,除了少数粮食加工厂外,省委要求一般均不迁厂。四是淘汰,对设备过分落后,产品无发展前途,生产又有困难的企业,经慎重考虑后加以淘汰,安置人员。工业迁厂、并厂规划均报省委批准。商业网的调整,省委要求不能大并,有增有减,零售网点不能减少,原有流动小贩必须保留。商业网的调整规划,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吉安、上饶、抚州七市镇,以及清江、萍乡、宜春、丰城、乐平、鄱阳等县城由省委批准,其余各县分别由地委批准。江西全省工商业的经济改组,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工业方面,经济改组后全省共有公私合营320个单位,其中工业厅系统公私合营171个单位,较改组前减少36户,减少17.9%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每年为4687元,略高于1955年的水平。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按照中央规定,私方资本的利润分配改变厂过去按股分红的办法,实行定息制度(不分企业大小、盈亏,一律按5%的年息计算)。这一步骤的推行根本改变了私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实际上使资本家与他们原来的生产资料脱离了关系。这就为顺利进行经济改组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128日省委发出指示,要求掀起社会主义生产高潮。广大工人群众积极开展劳动竞赛,纷纷提出合理化建议。总的来讲,大多数地区私营工商业的多数行业,生产、经营正常。全省工业部门新增公私合营工业,第一季度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9. 6%,小型企业尤为明显,增长58.19%。产品产量方面,工业用陶瓷增长176%,铁铸管增长157%,麻袋增长379%,轻革产品增长98%,针织品增长56%,土糖增长426%,食用植物油增长99%,景德镇日用陶瓷增长44.8%。产品质量普遍有所提高,成本有所降低。原来生产、经营困难的行业,合营后均感到忙不过来。


总而言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成功。但由于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来势迅猛,各项准备工作不足,也存在不少缺点、偏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均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过去实践摸索出来的工作经验来不及总结推广。对职工群众、资方人员的思想教育也难以做到深入细致。新的公私合营企业的公方代表,大部分是行业性的,一人兼搞几个企业,成天忙干事务,很多重大间题不能及时解决,顾此失彼。新合营的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多是从工人中提拔,对政策不熟悉,缺乏经验。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安排使用,以及公私共事关系(不够尊重资方人员的工作职权)的处理,普遍存在不足之处。


在手工业和小商小贩的改造方面,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候,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带了进来,作为资方人员对待。另一问题,就是织织合作化时盲日合并,过于集中,形式简单划一。例如,九江市将190个裁缝铺子集中为15个铺子;永新县把打铁和裁缝集中在一起,万载县把修鞋的全部集中在一个庙里;有些市将一个行业组成一个手工业合作社,有些县城全镇组成一个手工业合作社。又如,龙南、宜黄等五个县原有1211户私营商店,改造后并为350户,减少供应点71%,在这几个县中,有的将一个行业并为一个核算单位,有的以区为单位将全部私商搞成一个核算单位,有的还将流动摊贩固定起来这些做法显然脱离了手工业和小商小贩的经营特点,群众感到很不方便。


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也很突出。供、产、销不能平衡,产品积压,工商关系不够协调,对小商小贩统筹安排注意不够,多数经营发生困难。南昌市的五金机械、麻织、印刷、木蕊纱管、钮扣等业,由于原材料缺乏,生产任务不能完成,食品、电池等产品则大量积压。工商之间,工缴费很不合理,不同厂家同一品种,工缴费有高有低。有的布厂生产一匹袋布,利润只有0.03元,而商业部门利润高达1. 33元。有些加工厂没有工业利润,扣除损耗还要亏本。私营商业经过全行业改造之后,定息户和合作商店营业额上升,小商小贩困难较多,南昌市的食品杂货小商亏损面达26%,摊贩亏损面达92%。樟树镇烟酒业47户经销店全部亏本。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地存在。


1956年下半年中江西注意到了改造高潮带来的种种问题,做了些改进和调整工作。在公私共事关系方面,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工商联组织普遍召开公方、私方厂长、经理或卫商界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协调公私共事关系。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制订公私共事制度和工作方法。省委统战部还采取推厂好的经验、通报问题多的典型、在电台广播讲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搞好公私共事关系的宣传教育,尤其强调企业中的党的组织和公方领导干部要采取积极态度正确对待私方人员。在工商之间,各级财委统筹协调了供销关系和加工关系,并对工、商利润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手工业方面,省委要求,建社规模一般不宜过大,规模偏大的根据各地具体条件适当加以调整;手工业的供、产、销计划,要纳入地方工业计划之内,解决一度脱节的现象,其原料来源,除统购统销物资按计划供应外,其余所需原料,如系当地所产,允许自行采购。对小商小贩存在的困难,江西采取以下几条主要措施:其一,货源上国营公司有货的,保证供应国营公司无货的,开放自由市场,允许小商小贩到外地自由采购。其二,资金上,银行给予有困难的小商小贩贷款。其三,扩大批零差价,提高代销手续费。其四,取消批发起点。其五,按地区、按行业设立中心店,加强对小商小贩的业务领导和政治领导由于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小商小贩的困难面大大缩小,大体上可以全面维持下来。江西还在调整商业网后,将吸收到国营、公私合营商店的小商小贩吐了一部分出来,以便利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至于错把一部分劳动者当作资方人员改造的问题,则长期未能解决,直到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才为彻底解决对私改造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创造了条件。江西根据19791112日中共中央批转统战部等六部门《关于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问题的请示报告》,全面进行了区别工作,将吸收进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15181人,从原工商业者19812人中区别出来恢复其劳动者的身份。占原工商业者人数的7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