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茧
道教起源于印度文明输出,此为根本立论。
汉末以前,无所谓道教。道家及各国传统巫鬼信仰,皆为道教的原材料。汉代印度佛教入支,传入成体系的星象术、修行方法、符咒系统、医学、教团组织,道教始出。
汉末第一代道教团,于华北出现者成为黄巾流贼,制造洪水,于蜀国汉中出现者则成为五斗米道,建立宗教王国。蜀人好巫鬼,故能在印度文明刺激下,迅速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宗教系统。汉中张氏以教团组织立国,教师称大祭酒、祭酒,教众称鬼卒,教师置义舍供养教众,依照教法、习惯法行使司法权,组织度极高。及张鲁投降曹操,张氏迁居赣国龙虎山。东晋五斗米道之乱后,该派不再做建立人间秩序之想。
魏晋时代,伊朗、印度文明自海路、陆路持续输入,交汇于粤吴、延伸于赣,遂成三国道教团体鼎盛之势。龙虎山张氏之正一派(天师道)醉心于符箓,其中必有众多来自印度、伊朗者。吴人葛玄、葛洪创灵宝派,分别传教于赣、粤,广行医术,羽化后成为两国医药神,足见道士在当时所拥有的西来先进医术。赣国道士则奉许真君为神,立万寿宫,倡导男女双修,带有浓厚的印度瑜伽和佛教密宗色彩。许真君曾在蜀中为官,暗示着长江是一条通畅的文明流通线,许真君的治水事迹,暗示万寿宫教团对地方事务负有责任,具有维护一方秩序的能力。无数伊朗、印度的文明因素。以道教的名义在吴、粤,尤其是赣国活跃着,谱写了道教最五彩斑斓的故事。这是道教最初登场的两个世纪,是它的春天。
2、渐衰
南北朝时代,随着佛教东亚日渐呈现压倒性优势,道教必须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佛教直接来自印度,道教则是印度文明的二级产品,与佛教相争,颇难生存。在北朝,北魏太武帝正欲扫清十六国封建遗留,于是利用道教屠杀封建长安封建化僧侣,以寇谦之改革道教,建立成体系的仪式及教士等级秩序,使之依附于帝国。在南朝,梁武帝虽对佛道一视同仁,却仍将道教帝国编制化,通过陶弘景排定官方神谱、教团次序,降龙虎山张天师于第四等。从此开始,道教依附于帝国,走上历史终结。此时距道教诞生,不超过四百年。东亚大陆文明黑洞属性,由此可知。值得注意的是,寇、陶分别为晋人、吴人,两国正是西来文明输入的前哨。帝国榨干各国组织度,以为自己服务,于此事清晰可见。
隋唐鲜卑帝国前期,印度文明仍在东亚步步推进。唐高祖令佛道辩论教义,道士惨败,显示了山寨产品面对原装货的尴尬处境。若非唐太宗追尊老子为祖,提倡先道后儒、借以打压佛教教团势力,印度文明的胜利将更迅速。及至中唐,道教唯有采取修正主义路线,再次吸收印度文明,提倡禅道融合,于是有吕洞宾之丹道派。唐灭之后,十国中有前蜀极尊道教。值得注意的是,吕洞宾出生于晋,立教团于赣,十国时代又以蜀国道教为盛。道教之最活跃区域,或西来文明输入东亚之前哨相符,或与巫鬼信仰发达之国相合。
入宋以后,内亚文明输入路线不再活跃,道教发生质的蜕化。西来的外丹医术渐衰,道士转向自我养生保健学,独重内丹。宋真宗、宋徽宗假托符箓,强化君权,将皇帝及其宠臣塑造为神,官方道教化为帝国的装饰品。随着帝国触角继续深入南支各国基层,一批批自称道士的土豪巫师将自己打扮成士大夫,进一步压缩了道教的生存空间。此外,宋代儒家吸收印度文明余波,自我宗教化为理学,成为佛道的强有力对手。理学乡治主义下的儒化宗族批量产生,将一批批道教教团赶向社会边缘。道教欲更新自己的法术体系,却只能吸收闽越、东瓯的雷法,不再有能力大规模吸收伊朗、印度文明。然而,随着宋帝国的毁灭,道教似乎得到了重生的机会。
3、幻灭
在蒙古世界帝国眼中,道教教团与他们在世界各地遇到的宗教团体一样,只是一种常见的组织,不需特殊对待。只是因为丘处机率先给蒙古人带路,蒙古人才随意地给了他常见的宗教保护、委任他们管理北支的道教事务。汉文材料中虽然连篇累牍地书写成吉思汗对道教的崇信,但在他本人看来,这大概不过是偶一涉猎的兴趣。可是,齐国的丘处机全真教团却因此获得极大自由,在金元之际北支的大洪水中,扮演了如庚子之乱中西什库教堂的角色,庇护了无数残民。征服南支后,蒙古人又如法炮制,将龙虎山的正一派变成他们在“蛮子”地的道教代理人。正一、全真南北并立的格局,正是蒙古帝国简朴宪制的产物。
随着朱明帝国兴起,此种松散的代理统治被彻底打破。朱明皇室阳尊正一派,却于武当山另开一御用教派,并极力压缩全真派生存空间。张天师系统,至此彻底沦为帝国代理人。明世宗的所谓崇道,不过利用龙虎山邵元节、陶仲文之流满足己欲,并借之自我神化。其后的满洲帝国在关内十八省延续了明帝国的做法,并更进一步,将张天师世系定为唯一合法的道教传承系统。至此,教团自治组织不再,蒙古帝国带来的复兴幻想彻底破灭,各类江湖骗子、社会渣滓纷纷自称道士,道士被社会视为末流。道教,走入了它的寒冬。接下来,蓝红二匪对道教的残酷清洗,只是在迫害一个行将就木的病危者了。
4、重生
然而,道教果真会彻底消亡么?绝非如此,因为它的最底层正是东亚各国的传统巫鬼信仰。直到今日,无数巫师仍在以道士的名义活跃于各国乡村。只要各国社会的底层组织没有被彻底打破、本土神灵信仰没有彻底消失,道士便不可或缺。正是他们凝聚了乡人的信仰,组织起种种祭祀集会,兢兢业业地维持着乡邦共同体的完整。光荣归于这些与乡土有机结合的巫师,而不归于所谓“道教协会”中的官老爷和“国学”骗子。事实上,直到今日,与各国传统信仰结合的道教次级宗教甚多。以航海文明著称,因底层东南亚色彩浓烈而并非诸夏一员的闽越,就有活跃至今的三一教。脱支成功的越南道教,更诞下了母道教和高台教两个子嗣。此外,传承不断的张天师家族,虽然有投靠帝国的污点,但仍是保存赣国文明的重要魂器。因此,只要各国的乡土信仰存在一天,道教便仍能继续存在。只要帝国不复存在,道教必然迎来如汉末魏晋时代一样的春天。
在暴风雨的前夜,龙虎山,正在沉默中等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